Skip to main content

Blogs of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

庫房收支知多少

自從10月底,行政長官和我一直與不同界別的朋友會面,聽取他們對《施政報告》和《財政預算案》的意見。他們給我們很多有建設性和啟發性的建議,對我們草擬《施政報告》和《財政預算案》很有幫助。

我希望在此向他們致謝。我們也會繼續諮詢工作,聽取其他朋友的意見。在諮詢過程之中,我留意到部份與會朋友對政府財政的收支狀況有一些誤解,我希望在此解釋一下。

有些朋友以為賣地收入是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,建議政府減少依賴賣地收入,從而改變高地價政策,以降低地價和紓緩樓價。

其實,賣地佔庫房收入的比重不算很高。以2012-13年度的原來預算為例,我們預算地價收入(主要包括賣地和補地價)佔總收入約15%。如果單計賣地收入,比重更低。所以,除非出現極端情況,我並不太擔心賣地收入減少,會令政府財政出現龐大的赤字,影響政府在教育、醫療丶福利等各方面的承擔能力。

粗略地說,在政府收入組合中,利得稅和薪俸稅大概佔四成,地價收入大約佔一成半,印花稅佔一成(主要為股票和樓宇買賣印花稅),投資收入佔一成(主要為財政儲備存放在外匯基金所得的回報),其餘兩成半為其他收入,如差餉、博彩稅、各種政府收費等。從財政來源多元化的角度來說,我認為目前的預算收入分布大致健康,沒有過分依靠單一來源。

有不少朋友建議在《財政預算案》多作長期規劃(如應付人口老化增加政府財政壓力),增加對經常性服務的承擔,不要單靠一次性的「派糖」措施。

我大致認同他們的看法。其實,我們一直緊守量入為出和應使則使的原則。我們從不吝嗇增撥經常性資源,長期支持討論成熟、社會有共識的新政策、新增服務,例如幼稚園學卷丶長者及殘疾人士交通優惠丶増加醫療人員人手等,我們也預留500億元以推動醫療融資改革。事實上,特區政府成立十五年以來,政府推出不少新政策、新增服務,經常開支累積增加接近80%,其中教育開支增加60%丶醫療衛生增加70%丶社會福利更增加超過120%。

政策局在推出新政策丶新增服務前,尤其是涉及長期規劃的政策,必須先進行詳細硏究和公眾諮詢。在討論成熟、社會有共識後政府才會作出決定。有了政策決定後,我們會在財政資源上作出配合,並不是本末倒置地從財政運用角度推動新政策和新服務出台。這些朋友可能已預期《財政預算案》會提供財政資源支持有共識的新政策和新服務,所以較為留意一次性的「派糖」措施,才會有錯覺以為我們忽略規劃長期服務,只著重一次性的惠民紓困措施。

一些朋友覺得我們每年都「估錯數」,年尾結餘往往出現龐大盈餘,擔心我們因低估收入而限制開支,令一些有需要的服務沒有展開。

我希望大家理解,政府的財政收入的確有很大的波動性,不容易準確預測。例如,在過去15年,利得稅收入最少的一年有377 億丶最多有1186 億,相差約3倍;薪俸稅最少有 248 億丶最多518 億,相差約兩倍。至於印花稅(最少75 億、最多515億)丶地價收入(最少54億、最多846億)的波動則更大。

由於收入的波動可以很大,財政儲備可以發揮紓緩作用,盡量令個別年份可以動用的資源不會大上大落。事實上,因應經濟欠佳的情況,我們過去也曾經作出有巨額赤字的預算,當然我們要興幸當時香港有足夠儲備應付赤字預算。

如果大家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政府的財政情况,可以參閱
http://www.policyaddress.gov.hk/consultation12/chi/pdf/Background.pdf

November 25,2012


BrandHK | 香港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