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Blogs of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

身在澳洲

執筆之時,我正在景色怡人的澳洲布里斯班,出席二十國集團(G20)峰會。與二十國首腦和代表團一同到達布里斯班的,還有一股逼人熱浪,昨天布里斯班氣溫35度,預測今日下午更會高達40度,配合G20熱烈的討論,可說是非常「應景」。

G20的成員代表了全球八成的GDP和三分之二人口,對於環球經濟舉足輕重。第一次G20峰會,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在美國華盛頓舉行,這次布里斯班峰會,已是第九次。中央政府一直同意香港特區派出代表,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參加G20峰會,讓我們更了解國際最新政治和經濟形勢。香港能夠參與這些重要國際平台,對維持香港的獨特地位,有很重要的作用。我們感謝國家對香港一直的支持和關心。

國際金融風暴爆發六年,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仍然緩慢,不少經濟體的就業情況也不理想。IMF已將2014及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幅度調低,並警告環球經濟有陷入長時間「低增長」和難以持續改善就業的風險。為此,G20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今年2月,承諾要在2018年年底前,將全球經濟增長在IMF預測的基礎上提高2%。這是挑戰性極高的目標,各成員國提出不少促進貿易、增加投資基建、創造職位等措施,如果成功落實,可望令全球經濟獲得2.1%的額外增長。是次峰會公佈的《布里斯班行動綱領》便包含了問責框架(Growth Strategy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),以監察成員國實施刺激經濟政策的成效。

會議另一課題是基礎設施建設。各國都意識到,要尋求更高、更優質的經濟增長,基礎設施的投資尤其重要。在促進基建投資方面,今年國際間有不少新的舉措。例如,世界銀行與私人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的「全球基礎設施基金」(Global Infrastructure Facility)和中國在APEC平台上建議的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」(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),希望提供資金援助,加快基建,推動經濟增長。澳洲也在是次G20會議上,建議設立全球基礎設施資源庫(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),讓各國分享基建投資的經驗。作爲國際金融中心,香港也是不少開發銀行(如亞洲開發銀行)募集資金和管理資產的地方。相信我們成熟的金融市場,完善的金融基建,以及大量的專業人才,能為各國基建投資出一分力。

金融改革是過去六年G20峰會的重點課題。現時大部分改革方案,均已敲定,未來的重點是確保有效實施這些改革方案。香港一直支持國際金融改革,積極參與各項改革措施的討論。我們會確保本地法規的符合國際標準。G20峰會今天早上正在討論國際稅務合作的事宜。正如我在九月二十一日的網誌指出,特區政府支持國際交換金融帳戶資料的新標準。我們已經開始相關工作,希望有關法案可以在2016年得到立法會通過,趕及在2018年底進行首次自動資料交換,以履行相關國際義務。

國與國之間充滿著各種矛盾,尚且可以理性商討,互相尊重對方的關注,務實地達成互惠的協議。我相信市民間對政改、佔領行動的不同意見,也可以通過理性、務實的討論,達到共識。例如對法治的討論,社會上開始有一些共識,明白守法不是法治的全部,但守法是法治的重要部份。要把非法行為辯解為不破壞法治,即使不是不可能,也需要極高的門檻,犯法後自首顯然並不足夠。違反法院禁制令,更是直接衝擊法治的核心,絶不應該。

示威者以公民抗命作為佔領行動的道德理據。我沒有作過深入研究,但我認識廣為稱頌的近代公民抗命例子,如甘地和曼德拉,都是靠自我犧牲為感召,不是靠影響其他市民生活和利益,作為向政府施壓的籌碼。示威者聲稱佔領行動的目標是要爭取民主。示威者當然有權利表達對人大常委決定的不滿,但否決方案令數百萬市民失去選舉行政長官的權利,與爭取民主背道而馳。示威者有否顧及其他市民的權利、有否聽聽他們的意見呢?

佔領行動已經五十天,是時候回歸理性。如果示威者真的相信他們所爭取的是正確的目標,他們應該停止佔領行動,否則只會失去道德高地。他們應該先用理據說服其他香港市民,特區政府肯定會如實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的民情。

November 9, 2014


BrandHK | 香港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