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
- 有你同行 (11.12.2016)
- 更美風景 (4.12.2016)
- 國家所需 香港所長 (27.11.2016)
- 護法守關 (20.11.2016)
- 再訪伊朗 (13.11.2016)
- 再訪杜拜 (6.11.2016)
- 回到校園 (30.10.2016)
- 美歐之行 (23.10.2016)
- 紐約回憶 (16.10.2016)
- 奇妙旅程 (9.10.2016)
- 服務被遺忘的人 (2.10.2016)
- 共享價值 (25.9.2016)
- 哈國之旅 (18.9.2016)
- 杭州之行 (11.9.2016)
- 新面孔、新機會 (4.9.2016)
- 奧運激情 (28.8.2016)
- 全城街馬 (21.8.2016)
- 電子支付 (14.8.2016)
- 全力爭勝 (7.8.2016)
- 永不放棄 (31.7.2016)
- 由Silver Bond說起 (24.7.2016)
- Fintech大時代 (17.7.2016)
- 促進融資 推動基建 (10.7.2016)
- 心中富有 (3.7.2016)
- 脫歐之後 (26.6.2016)
- 力爭上游 (19.6.2016)
- 矯若蝶舞 (12.6.2016)
- 重奪第一 (5.6.2016)
- 少年滋味 (29.5.2016)
- 近水樓台 (22.5.2016)
- 經濟危與機 (15.5.2016)
- 體育經濟學 (8.5.2016)
- Made in Hong Kong (1.5.2016)
- 生日願望 (24.4.2016)
- 史岱文森 (17.4.2016)
- 奇遇 (10.4.2016)
- 支持港產片 (3.4.2016)
- 總有出頭天 (27.3.2016)
- 事不宜遲 (20.3.2016)
- 中國機會 (13.3.2016)
- 智能製造 (6.3.2016)
- 關顧民生 前瞻籌劃 (28.2.2016)
- 提振經濟 (21.2.2016)
- 猴年願望 (14.2.2016)
- 送羊迎猴 (7.2.2016)
- Start me up! (31.1.2016)
- 信心保證 (24.1.2016)
- 範式轉移 (17.1.2016)
- 穩打穩紮 (10.1.2016)
- 如水一樣 (3.1.2016)
- 喇沙與我 (27.12.2015)
- 美國加息 (20.12.2015)
- 京城初冬 (13.12.2015)
- 充實一周 (6.12.2015)
- 大展拳腳 (29.11.2015)
- 全球合作 振興經濟 (22.11.2015)
- 創新之橋 (15.11.2015)
- 創新時代(二) (8.11.2015)
- 創新時代 (1.11.2015)
- 美酒佳餚 (25.10.2015)
- 再遇耶倫 (18.10.2015)
- 美洲之旅 (11.10.2015)
- 重要角色 (4.10.2015)
- 三國之行 (27.9.2015)
- 創業時代 (20.9.2015)
- 棍無兩響 (13.9.2015)
- 神奇小子 (6.9.2015)
- 再談風險 (30.8.2015)
- 瓜熟蒂落 (23.8.2015)
- 分辨能與不能的智慧 (16.8.2015)
- 風險訊號 (9.8.2015)
- 創意旗艦 (2.8.2015)
- 閩港合作 (26.7.2015)
- 希臘斜陽 (19.7.2015)
- 認清優勢 把握機遇 (12.7.2015)
- 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(5.7.2015)
- 科幻成真 (28.6.2015)
- 海誓山盟 (21.6.2015)
- 從比賽中學習 (14.6.2015)
- Iron Man 大戰 Iron Man (7.6.2015)
- 鬆了兩口氣 (31.5.2015)
- 豐收五月 (24.5.2015)
- 努力興建 (17.5.2015)
- 雞蛋高牆 (10.5.2015)
- 復仇者聯盟 (3.5.2015)
- 成人之美 (26.4.2015)
- 大時代 (19.4.2015)
- 滬港雙城 (12.4.2015)
- 再遇Mathilda (5.4.2015)
- 亞投行 (29.3.2015)
- 絲路基金 (22.3.2015)
- 閃躍維港 (15.3.2015)
- 金蘭姊妹 (8.3.2015)
- 星空奇遇 (1.3.2015)
- 做個朋友 (22.2.2015)
- 留給準備好的人 (15.2.2015)
- 先聘用後培訓 (8.2.2015)
- 平安服務 (1.2.2015)
- 從AFF說起 (25.1.2015)
- 定海神針 (18.1.2015)
-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(11.1.2015)
- 棒球歲月 (4.1.2015)
- 中期預測 (28.12.2014)
- 共建我城 (21.12.2014)
- 身在中東 (14.12.2014)
- 創新革命(二) (7.12.2014)
- SEE Mark (30.11.2014)
- 創新革命 (23.11.2014)
- 身在澳洲 (16.11.2014)
- 馬不停蹄 (9.11.2014)
- 身在歐洲 (2.11.2014)
- 摧毀羅馬 (26.10.2014)
- 勇敢抉擇 (19.10.2014)
- 身在美國 (12.10.2014)
- 祝福香港 (5.10.2014)
- Marvin (28.9.2014)
- 打擊逃稅 全球合作 (21.9.2014)
- 伊斯蘭債券 (14.9.2014)
- 解放思想(二) (7.9.2014)
- 解放思想 (31.8.2014)
- "Carpe Diem" (24.8.2014)
- 青春無悔 (17.8.2014)
- 完美風暴 (10.8.2014)
- 星洲之行 (3.8.2014)
- 軟實力 (27.7.2014)
- 放下心頭大石 (20.7.2014)
- 漫長的一週 (13.7.2014)
- 最後衝刺 (6.7.2014)
- 繼續走下去 (29.6.2014)
- Hard Choices (22.6.2014)
- 一起實現普選(二) (15.6.2014)
- 雪上加霜 (8.6.2014)
- 亞洲首選 (1.6.2014)
- 跨世紀辯論 (25.5.2014)
- 「行開啦!」 (18.5.2014)
- 回頭是岸 (11.5.2014)
- 一起實現普選 (4.5.2014)
- 亞洲國際博覽館 (26.4.2014)
- 智慧香港 (20.4.2014)
- 「大件事」 (13.4.2014)
- 磚頭背後 (6.4.2014)
- 海水化淡 (30.3.2014)
- 與青年和商界對話 (23.3.2014)
- 哈利波特的報紙 (16.3.2014)
- 防撞預警糸統 (9.3.2014)
- 但信機會 (2.3.2014)
- 我的學劍心得 (23.2.2014)
- 香港經濟發展的限制和優勢 (16.2.2014)
- 前事不忘 (9.2.2014)
- 龍馬精神 (2.2.2014)
- 打通任督二脈 (26.1.2014)
- 2014年《施政報告》 (19.1.2014)
- 「怪獸都市」? (12.1.2014)
- 第七屆亞洲金融論壇 (5.1.2014)
- 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 (29.12.2013)
- 財政博客 (22.12.2013)
- 意外的結果 (15.12.2013)
- StartmeupHK (8.12.2013)
- 虛虛實實 (1.12.2013)
- 我看香港科技產業的前景 (24.11.2013)
- 天有不測風雲 (17.11.2013)
- 訪京行 (10.11.2013)
- 歡迎Bumblebee (3.11.2013)
- 再讀《源泉》(The Fountainhead) (27.10.2013)
- 最壞打算 最好準備 (20.10.2013)
- 美國財政和債務危機 (13.10.2013)
- 港產混能小巴 (6.10.2013)
- 非一般的碼頭 (29.9.2013)
- 美國暫緩退市 (22.9.2013)
- 為何「減辣」?為誰「減辣」? (15.9.2013)
- 二十國集團峰會 (8.9.2013)
- 暑期實習 (1.9.2013)
- 轉變的背後 (25.8.2013)
- 轉變中的九龍東 (18.8.2013)
- 食為天 (11.8.2013)
- 講個「信」字 (4.8.2013)
- 錢不是萬能 (28.7.2013)
- 巨匠 (21.7.2013)
- 人生朱古力 (14.7.2013)
- 漫畫迷 (7.7.2013)
- 柬緬之旅 (30.6.2013)
- 聯儲局退市部署與香港樓市 (23.6.2013)
- 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 (16.6.2013)
- 變幻原是永恒 (9.6.2013)
- 淺談中港經濟融合 (2.6.2013)
- 洪門宴 (26.5.2013)
- 失匙夾萬 (19.5.2013)
- 不能承受的「拉布」 (12.5.2013)
- 參觀貿易展後感 (5.5.2013)
- 三無的「拉布」 (28.4.2013)
- 山雨欲來 (21.4.2013)
- 尋找現代絲綢之路 (14.4.2013)
- 按揭保險計劃 (7.4.2013)
- 訪中山 (31.3.2013)
- 珠光寶氣 (24.3.2013)
- 經濟發展委員會 (17.3.2013)
- 不一樣的CV (10.3.2013)
- 持家之道 (3.3.2013)
- 調控樓市新措施 (24.2.2013)
- 夢想飛行 (17.2.2013)
- 恭祝大家蛇年豐衣足食 (10.2.2013)
- 評麻生太郎的「早死論」 (3.2.2013)
- 我看高增值物流服務的前景 (27.1.2013)
- 穩定住宅土地供應(二) (20.1.2013)
- 施政報告與財政預算案 (13.1.2013)
- 新的一年 「天天向上」 (6.1.2013)
- 須著力發展經濟 (30.12.2012)
- 聽Santana新碟隨筆 (23.12.2012)
- 香港人,怕甚麼? (16.12.2012)
- 香港廣告有明天 (9.12.2012)
- 鐵金剛的匕首 (2.12.2012)
- 庫房收支知多少 (25.11.2012)
- 香港經濟近況 (18.11.2012)
- 大選後的美國經濟 (11.11.2012)
- 再談新一輪需求管理措施 (4.11.2012)
- 金管局的強方兌換保証 (28.10.2012)
- 環球經濟危機四伏 (21.10.2012)
- 股市“空軍” (14.10.2012)
- 安老按揭 (7.10.2012)
- 我看港台經濟合作的前景 (30.9.2012)
- 訪問中大醫學院一看創新科技產業的潛力 (23.9.2012)
- “添馬”行空的九十後實習生 (16.9.2012)
- 再訪海參崴 (9.9.2012)
- 莫斯科APEC財長會議 (2.9.2012)
- 從奧運劍手的表現,看香港體育的突破 (26.8.2012)
- 再看《九歌》 (19.8.2012)
- 發揮奧運精神打「逆境波」 (12.8.2012)
- 穩定住宅土地供應(一) (5.8.2012)
- 須知排除水浸“點滴皆辛苦”- 寫在暴風雨之後 (29.7.2012)
- 「零碳天地」的啟示 (22.7.2012)
- 九龍東發展越過新里程碑 (15.7.2012)
- 歐盟峰會雜想 (8.7.2012)
- 責任裡懷抱希望 (1.7.2012)
- 二十國集團峰會 (24.6.2012)
- 六管齊下增加房屋用地 (17.6.2012)
- 基建工地不同從前 (10.6.2012)
- 香港繼續積極推廣電動車 (3.6.2012)
- 樓市面對冰與火 (27.5.2012)
- 訪台歸來,鼓舞巨大,期望更高 (20.5.2012)
- 外匯基金投資多元化 (13.5.2012)
- 香港人飯碗裡的變化 (6.5.2012)
- 東南亞之行有雙重目的 (29.4.2012)
- 避免雙重課稅,香港與更多國家簽協定 (22.4.2012)
- 從世界銀行報告看香港 (15.4.2012)
- 樓市近況 (8.4.2012)
- 通過預算案 (1.4.2012)
- 陪伴我近半世紀的《大英百科全書》 (25.3.2012)
- 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有利香港經濟發展 (18.3.2012)
- 四個女人,兩齣好戲 (11.3.2012)
- 職訓局的「天梯」 (4.3.2012)
- 防範歐債危機的工作不能鬆懈 (26.2.2012)
- 繼續開拓「金磚五國」商機 (19.2.2012)
- 《預算案》工作可鬆「一」口氣 (12.2.2012)
- 給姑姐的家書 (5.2.2012)
- 穩經濟 保民生 投資未來 (29.1.2012)
- 龍年新年「好唔得閑」 (22.1.2012)
- 財政程序 有根有據 (15.1.2012)
- 財政紀律,回歸基本 (8.1.2012)
- 歐美經濟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(1.1.2012)
- 埋頭苦幹過聖誕 (25.12.2011)
- 預算案諮詢 (18.12.2011)
- 南非行,有利鞏固香港紅酒之都地位 (11.12.2011)
- 拓展商機,訪金磚五國最後一站 (4.12.2011)
- 紐約High Line Park 的啟示 (27.11.2011)
- 預算案諮詢 (20.11.2011)
- 檀香山的APEC會議 (13.11.2011)
- 二十國集團峰會 (6.11.2011)
- 從環球經濟變化中看香港 (30.10.2011)
- 北京之行有利香港發展 (23.10.2011)
- 發展經濟,開拓商機 (16.10.2011)
- 從芝加哥看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優勢 (9.10.2011)
- 為外圍形勢逆轉作好準備 (2.10.2011)
- 「九一一」十周年後重臨紐約 (25.9.2011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六 : My Education Hero 陳嘉庚》 (18.9.2011)
- 訪廈門,推動「立足香港 邁向國際」 (11.9.2011)
- 創新科技:港粵合作新領域 (4.9.2011)
- 讓來實習的年輕人內外兼修 (28.8.2011)
- 4% 對香港意味着什麼? (21.8.2011)
- 匯率與民生 (14.8.2011)
- 美國國債談判僵局的背後 (7.8.2011)
- 掌握機遇,進一步發展資產管理業務 (31.7.2011)
- iBond啟動零售債券發行 (24.7.2011)
- 落地生根 (17.7.2011)
- 滿載集體回憶而又向前「移動」的公園 (10.7.2011)
- 香港創新科技要更上一層樓 (3.7.2011)
- 提防通脹進一步上升 (26.6.2011)
- 「反周期」的樓市措施 (19.6.2011)
- 智者之言 (12.6.2011)
- 港運會一場緊張的決賽 (5.6.2011)
- 科學園十年成果的啟示 (29.5.2011)
- 港商向外發展要升級轉型 (22.5.2011)
- 川渝之旅 (15.5.2011)
- Click出新商機 (8.5.2011)
- 「站起來」,令他們再次站起來 (24.4.2011)
- 前路 (17.4.2011)
- 讓他們的笑靨延續 (10.4.2011)
- 從教育看本年度預算案 (3.4.2011)
- 藏富於民 (27.3.2011)
- 日本危機 (20.3.2011)
- 反思 (13.3.2011)
- 「大市場、小政府」,還有一個「大社會」 (20.2.2011)
- 善用儲備 (13.2.2011)
- 春節要加班,團年去觀龍 (6.2.2011)
- 改變,由你開始! (30.1.2011)
- 亞太區財金盛事-亞洲金融論壇 (23.1.2011)
- 理想主義年代 (16.1.2011)
- 拉丁兄弟 (9.1.2011)
- 大膽的構想:打穿安第斯山脈 (2.1.2011)
- 教劍廿五載 迎來大捷報 (26.12.2010)
- 擁抱明日 信有晴天 (19.12.2010)
- 如果你是我…… (12.12.2010)
- 從《清明上河圖》到《翠玉白菜》 (5.12.2010)
- 京都最打動我的是什麼? (28.11.2010)
- 應該出手就出手 (21.11.2010)
- QE2 (14.11.2010)
- 冰與火:緊縮與寬鬆 (7.11.2010)
- 我的母校:史岱文森高中 (31.10.2010)
- 雙重課稅協定背後的故事 (24.10.2010)
- 也談樓市 (17.10.2010)
- 在倫敦看香港的金融中心前景 (10.10.2010)
- 我的飲早茶至愛 (3.10.2010)
- 中秋燈籠的回憶 (26.9.2010)
- 波士頓的 August Moon Festival (19.9.2010)
- 在汽車城長春看香港優勢 (12.9.2010)
- 台灣灌溉之旅-禮物篇 (5.9.2010)
- 台灣行 - 灌溉之旅 (29.8.2010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五 - My Dancing Hero 續篇》 (22.8.2010)
- 三位暑期實習生的體會 (15.8.2010)
- 港滬合作 (8.8.2010)
- 人民幣國際化,港滬是雙引擎 (1.8.2010)
- 打功夫,點止強身咁簡單 (25.7.2010)
- 一代宗師 ─ 黃飛鴻 (18.7.2010)
- 警察,示威,世界盃 (11.7.2010)
- 出席G20會議兩大得着 (4.7.2010)
- 香港在人民幣業務上的重要角色 (27.6.2010)
- 寫在G20出發前 (20.6.2010)
- 走入群眾 (13.6.2010)
- 跨進俄羅斯的路上 (6.6.2010)
- 品紅品出香港味 (30.5.2010)
- 文化創意 上海香港 (23.5.2010)
- 寫在外訪旅途上 (16.5.2010)
- 從「黑莓」談起 (9.5.2010)
- 預算案小傳統 (2.5.2010)
- 台灣因緣 (25.4.2010)
- 財政預算案辯論 (18.4.2010)
- 東南亞紀行(二) (6.4.2010)
- 東南亞紀行(一) (28.3.2010)
- 義工生涯 (14.3.2010)
- 預算案後記 (6.3.2010)
- 諮詢何用 (28.2.2010)
- 預算案二、三事 (21.2.2010)
- 慶新春 (14.2.2010)
- 我不派糖 (7.2.2010)
- Make a Difference (MaD) (31.1.2010)
- 「日仔」的成長 (24.1.2010)
- 香港小掌故(二)– 理髮篇 (17.1.2010)
- 大風雪 (10.1.2010)
- 「Y世代」續篇 – 「八十後」 (3.1.2010)
- 聖誕假期 (27.12.2009)
- 悼薩繆爾森 (27.12.2009)
- 中西合璧的火雞 (20.12.2009)
- 參與東亞運,超興奮 (13.12.2009)
- 預算案宣傳片 (6.12.2009)
- 伯伯的網誌 (29.11.2009)
- 新加坡紀行 (22.11.2009)
- 殷紅酒色看到美好前景 (15.11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四 - My Rocket Hero – 錢學森》 (8.11.2009)
- 香港小掌故—重陽篇 (1.11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三 -My Anti-drug Hero》 (25.10.2009)
- 談狗 (18.10.2009)
- 匹茲堡之行 (11.10.2009)
- 病榻中記 (4.10.2009)
- 明日之車 (27.9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二 - 「李約瑟難題」的啟示》 (20.9.2009)
- 倫敦G-20之行雜記 (13.9.2009)
- 一年之後 (6.9.2009)
- 答客問 (30.8.2009)
- 港產片 (23.8.2009)
- 暑假工 (16.8.2009)
- 外訪札記 (9.8.2009)
- 和克魯明傾偈 (31.7.2009)
- 與年青人傾偈 (31.7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一 — My Fencing Hero (2)》 (21.6.2009)
- 「世紀之戰」 (14.6.2009)
- 電動車輛 (24.5.2009)
- 從薄膜光伏電說起...... (13.4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十 — My Kungfu Hero前傳》 (5.4.2009)
- 與青年對話 (29.3.2009)
- 牛年說牛 (1.2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九 — My Movie Hero》 (28.1.2009)
- 《偶像系列之八 — My Rapper Hero》 (4.1.2009)
- 廣西越南之旅 (23.12.2008)
- 金融海嘯︰與Baby boomers互勉 (30.11.2008)
- G20峰會雜談 (23.11.2008)
- 為「每童一電腦」送上祝福 (18.11.2008)
- 《偶像系列之七 — My DJ Hero(悼陳任)》 (9.11.2008)
- 應戰 (24.10.2008)
- 流言 (26.9.2008)
- 驚心動魄的一周 (21.9.2008)
- 澳洲之旅(二): 兩個移民的故事 (11.9.2008)
- 澳洲之旅(一)︰品酒滋味和XO醬炒大鱷 (28.8.2008)
- 北京觀奧拾記 (21.8.2008)
- 一張便條 (10.8.2008)
- 暑期實習生 (3.8.2008)
- Y 世代 (20.7.2008)
- 《偶像系列之六 — My Fencing Hero》 (6.7.2008)
- 大使的晚宴 (13.6.2008)
- 俠盜如何分配資源 (1.6.2008)
- 《偶像系列之五 — My Architect Hero》 (12.5.2008)
- 從糧荒談起 (20.4.2008)
- 再談電影 (24.3.2008)
- 再談預算案─平衡的藝術 (11.3.2008)
- 《世界是平的》續篇 (1.2.2008)
- 也談電影 (4.1.2008)
- 《印度之旅》 (21.12.2007)
- 《偶像系列之四 — My Media Hero》 (10.12.2007)
- 《偶像系列之三 — My Dancing Hero》 (23.11.2007)
- 《中大講座有感》 (9.11.2007)
- 《「環球」美食》 (29.10.2007)
- 《百日「唯辛」?》 (8.10.2007)
- 《偶像系列之二 — My Kungfu Heroes》 (28.9.2007)
- 《偶像系列之一 — My Guitar Heroes》 (14.9.2007)
- 《劍擊:從有型開始》 (31.8.2007)
- 咖啡的小故事 (17.8.2007)
- 地球是圓?是平? (13.8.2007)
- 一代香港人 (3.8.2007)
- 讀「YAWNs」有感 (27.7.2007)
- 他們伴我走過了二十天 (20.7.2007)